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王朝 > 第104回: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

第104回: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左右的宫廷禁军,铁甲罩身,挎剑策马,趾高气昂,令人生畏。后面的文武百官、文官乘驾,武将骑马相继出城,还有今年秋试中榜的众进士也坐车稍次一等的马车跟随者队伍前行。

隋朝的进士科头名,几乎等同后来的状元,虞世基咸鱼翻身,一朝辅佐在君王身侧,一个年过半百,落魄的教书先生顿时声名鹊起。其他考中进士科的生员也纷纷录入吏部,取士为官。

正是大隋朝庭的开科取士,使得科举之风迅速盛行,好学之辈层出不穷,学风大盛。隋炀帝看着科考制度,如此备受欢迎,心中十分喜悦。

这日早朝过后,隋炀帝满怀兴致,回到宁安殿,萧皇后一看皇上龙颜舒展,便问道:“陛下今日眉彩飞扬,莫非用什么喜庆之事?”

隋炀帝道:“朕自开科以来,学风盛行,礼化众生,朕决定召集天下高士名家,举办一场才子会,一比高下。”

“论才论贤那可是好事,不知陛下考虑何时举行?”

“遵旨,草民虞世基本是陈国官员,亡国之后,流落京城,以教书糊口,今在崇文阁看见众多南朝书籍,如同他乡遇故知,心生感慨,思绪万千。”

隋炀帝翻阅着那些古籍,随手抽出一本,放在虞世基面前,问道:“这本《讲武赋》是你的亲笔著作吧。”

虞世基万没想到当年自己所写的著作,竟在隋炀帝手中保存下来,一想今年进士科考题也是“讲武赋”,这让虞世基大感意外,赶忙跪倒:“原来皇上早已读过《讲武赋》,草民不知,竟用拙作答复考题,罪该万死。”

隋炀帝哈哈大笑,说道:“朕恕你无罪,不仅是朕喜欢你这篇文章,连几位考官也倍加推崇。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辈所及也。”

虞世基一听这话,如同一块巨石落地,连忙叩首:“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今日早朝,太子从东都传来一道奏章,东都行宫已经全部建好,朕决定秋后率百官前往东都,举办才子会以庆贺东都落成。”

萧皇后喜道:“陛下圣明,此盛会一举多得,正是时候。”

隋炀帝的想法,得到萧皇后全力支持,随即颁布诏书,诏令文武百官、明贤高士、佛道两家,以及两京的名门望族,一起齐聚新建成的东都洛阳,举办才子会。

瑟瑟秋风,吹打着高大的城墙,大兴城东门外旌旗招展,戒备森严,沿途的百姓已经被疏散回避。

城门两侧号角长鸣,以壮声势,远远只见城门洞内,有一队铁骑兵由东门列队而出,齐刷刷趟开一条大路,后面明黄色的黄罗伞盖,伴着御马车驾缓缓驶出,龙凤二辇,精美华丽,高贵醒目,这正是隋炀帝杨广、皇后萧珺的车驾。

“平身吧。”隋炀帝道:“自从看了你的考卷,朕就在朝中打听你的旧事,博学多才,书法精湛,受到当世名家的交口称赞,朕已经传旨,钦点你虞世基为进士科头名。”

“草民半百之年,能沐浴洪恩,愿尽心竭虑,肝脑涂地,效忠吾皇。”虞世基一时又是热泪盈眶,感激不已,领旨谢恩。

五十岁的虞世基成为了大业二年进士科的头名进士,此时科举尚不完善,当时并无“状元”这一称号。虞世基得益于此次科考,也由此再次入朝为官,重开自己的仕途之路。后有唐代诗人孟郊做《登科后》道曰: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