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王朝 > 第137回:卫文升诱敌三连败,屈突盖擒贼复潼关

第137回:卫文升诱敌三连败,屈突盖擒贼复潼关(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密苦口相劝,杨玄感却偏偏听了斛斯政之计,亲率大军赶往弘农城,留下大将李子雄、斛斯政把守潼关,后有唐代崔颢作诗怀赞: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杨玄感一愣问道:“韦大人为何不战,布衣相迎。”

韦福嗣道:“下官与潼关将士久恨杨广暴政,愿险关归顺,共举义旗。”言罢,韦福嗣下马跪拜,杨玄感喜出望外,与众将纷纷下马,扶起韦福嗣,大军一同进了潼关。这才是:

连败三阵诱叛军,难测杳变人世心。

天险未见刀兵起,烽烟漫漫逼华阴。

到了潼关之内,安营扎寨,杨玄感召集众人来到中军大帐,商议对策,韦福嗣言道:“杨将军已中卫文升之计。卫文升命连败三阵,引开起义军,解救东都之围。如今将军虽说取了潼关,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夹于两京之见,情形不妙啊。”

杨玄感一见阴世师,暗想此人乃是隋军大将,尚需谨慎。杨玄纵刚胜一阵,胆气十足,对杨玄感道:“兄长稍待片刻,待我战他。”

杨玄纵二番出马,阴世师提枪相迎,阴世师心想卫文升命我诈败,但也需分谁,杨玄纵这两下子拳脚,我若都打不过,岂不被叛军看出破绽,所以必先胜一阵。二人大战了三四个回合,杨玄纵一个不留神,便被阴世师刺伤手臂,血流不止。

杨玄感一看弟弟受伤,问道:“谁可出战?”

“李子雄愿往。”杨玄感一听李子雄请战,心中大喜,这李子雄要比杨玄纵强出不知多少。

李子雄策马挥刀,替下杨玄纵,迎战阴世师。阴世师多少知道李子雄的武艺,暗想李子雄要比杨玄纵强出许多,不如趁此时诈败。

李密这才大悟,怪不得皇甫无逸、阴世师一战即败,便言道:“不如率领三军,孤注一掷,猛攻西京大兴,坐西朝东,对抗隋军。”

韦福嗣言道:“依照在下之见,不如带兵入蜀,借蜀道天险,割地自立。”

一旁的斛斯政也有一计,言道:“大兴重兵防守,西蜀路途遥远,不如先取弘农,休整兵士。”三个人一人一计谋,使的杨玄感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思量半天,杨玄感采纳斛斯政之计,言道:“不如就先去弘农,休整兵士。”

李密一听,心中猛抖,劝道:“弘农小城不堪一击,追兵将至,怎可久留?若前不得据关,退无所守,百姓一散,何以自全?”

二人大战十个回合,阴世师虚晃一枪,诈败而逃。杨玄感不知其中有诈,一看李子雄击退阴世师,大喜不已,对麾下将士喊道:“随我乘胜追击,前面便是潼关。”

众人大喜,加速行军,奔赴潼关。遥遥望见,前面一座险关,雄壮宏伟,矗立眼前,正是西京大兴城的咽喉要道潼关。

卫文升奉旨连败三阵,这第三阵便是潼关,镇守的主将名叫韦福嗣,本来韦福嗣应当诈败之后,据守潼关,拖住杨玄感。

可韦福嗣不像先前的皇甫无逸、阴世师,此人是一心反对隋炀帝暴政,心中支持造反的杨玄感,同情起义的老百姓。

杨玄感派兵列阵,原本以为攻取潼关要大战一场,没想到城门大开,不见兵士,只见韦福嗣素装布衣乘马而出。韦福嗣马上行礼,言道:“内史舍人韦福嗣见过杨将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