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十六章 节 上古神器

第十六章 节 上古神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西医讲科学,血压血脂,看数值;心电脑电,看曲线。精神上是否得了抑郁症,必须由脑电图的曲线特征来确诊。而实际上由古代中医的理论来讲,心脑的电波,其实与五脏六腑及手脚四肢,尽皆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庸医的原因。

《修真十书》有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

《紫清指玄集》写道:“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又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

《道枢·平都篇》亦云:“天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园虚以灌真,万空真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洞同大方,故曰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九宫虽各有神君居之,又各自司命,然均听命于泥丸君。泥丸君统帅诸神,为脑中之脑,脑中之中心,核心之核心。

所以要想脱离物质束缚,到达形之上的大道之境,就离不开泥丸宫的元神之功。

《金刚经》说一切世间事物为认知的客体,实相者即是非相;主张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以爱住其心,以无爱住其心,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空性的境地。

《金刚经》的核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意即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应无所住,与般若心经中“空即是色”意同。就是于一切世间事物不生起执著和贪恋,止于所当止,对任何事都保持好一个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就不会产生烦恼痛苦。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就无法有效掌握和顺应。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

同时生其心,是指觉察之心,也就是生起觉悟。在应无所住的条件下,又要行于所当行,就是有在任何事物和任何变化中去思维觉察的智慧,洞观其道,顺势而为。

微星世间,另有一部极重要的《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不仅字数最少,而且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它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犹如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般,据说当年由其心血所化。

《道藏·指玄篇·修仙辨惑论》亦讲述了泥丸君在人之机体生命活动中之至关重要作用,故《云笈七签·元气论》把它与人体健康联系在一起:“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由于泥丸与生死联系在一起:“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神存则健,神去则死,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正因为泥丸有神所居,真气存于内,为人生命中枢,所以《素问·刺禁论篇》强调指出:“刺脑,中脑户,入脑立死。”脑死亡才是生命真正终结。

各脏腑之神气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上潮泥丸,同时,泥丸之神明又能通过“息息相通”之路,下行脏腑和各节度,从而形成上通下达之传达通路,而效神明之德。二为泥丸与肾气相通。《道枢·黄庭篇》云:“肾者,其左少阴,其右太阳,上通诸气,常随呼吸而出焉,内灌于生门,上入于泥丸,上下流通,如日月之运行。心之动静、呼吸、心宫常存诸也。气者出入于下丹田,流注于身。”从而形成肾→脑→肾→全身神气之路,以致肾气随呼吸出入,上潮于脑,使脑效其神明之德。

所以精神抑郁症的由来,和身体其它各部都息息相关,而西医诊断抑郁症精神病,其实忽略了人体身体亚健康相关各部对心脑的影响,所以常常头痛医头,始终无法治愈。

同时,五蕴也指五行之法门,五行对应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黄蓝红黑。

《心经》的核心是“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为色、受、想、行、识,又名五阴,隐藏在我们身心上,平常见不到。在八苦里,有一种苦叫做五阴炽盛苦,即五阴起伏不定时常弄得人精神恍惚。

“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既然有身体物质所约束,就必须要把它掌握协调平衡好,否则再高明的智慧,也无所依托。

所谓五蕴,内涵极多。其实五是很特殊的数字,有特殊的意义。

人为何生而有五指,且左右对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