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佳人在侧 > 佳人在侧 第171节

佳人在侧 第171节(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现在全完了!

钟祥一走,钟家男人在朝的多半是要丁忧的,她要出京也得把他们被迫让出的位子给安排好了。

然后是太子与燕王之间的麻烦,以往,皇子之间也有竞争,只是这种竞争公孙佳都不甚在意。现在几乎要摆上台面了,麻烦的不是自己的立场之类,而是……皇帝确实已经很老了!

他是钟祥的亲表哥,钟祥去世已不能算是早亡,皇帝就更到了随时会驾崩的年纪。如果有可能,皇帝可能也会留在钟府送表弟最后一程,但是没有,只能说明他的身体不行了!

皇帝身体不好了!

为何公孙佳那里没有动静,钟府也没有动静呢?这太子也太会装了!真把自己个儿当钟家女婿了吗?!不!钟家两个活女婿都没太子这么体贴,蹲在老头子家里蹲到出殡!延安郡王前天就回京兆府里主持大事了。

燕王妃又哪里知道太子妃现在心里正前所未有的愁!

~~~~~~~~~~~~~~~~~~~

公孙佳也在送殡的队伍里,她不用丁忧,哪家也没有死了外公让外孙丁忧的道理。不过她可以请假,这个事多请几天假无论是上司安乐县公还是最大的上司皇帝都是准的。她就多请了几天假,一气请到了出殡后三天。

她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了。

太子道:“不用了,都走吧。”

章昺犹豫了一下,还是遵从了太子的安排,带着弟弟们、护送着东宫的女眷们离开了钟府。换一个人,太子妃也就要留下来陪着了,这钟府,她愿意留,主人家还不愿意呢,灵前犯了口角,这过错估计得落她身上,她也就跟着回去了。

单留下一个太子,在大臣们眼里比皇帝留下来更能接受一点,但也只是一点儿。不明就里的人直犯嘀咕,很希望赵司徒等人能劝上一劝。当然,劝不下来也就算了。

赵司徒要被气笑了,说:“那还劝什么?就这样吧!”

朱勋也在一旁帮腔:“都吃饱了撑的吧?怎么专好跟人家的丧事过不去?”

离京几个月,积攒下来的事务反而没那么麻烦。阿姜是个极合格的管家,府内府外她都理会得。朝廷上的事有赵、钟、容等相帮,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麻烦的是以后!

她本来都算好了的,回来之后先复盘,将这次的经验总结一下。她自己心里也明白,她这仗打的是大获全胜,面面俱到。其实具体的战争技巧没什么太高的提升,她用的不是术、是道。战争技巧不是她的长项,类似战略才是。

接下来,她是计划办完了宗亲们的婚事就要求出京。主要是带着汪斗这一批要实边的人,亲自去安排一下,同时走到边塞去看一看。虽然也不能说就看得有多么全面,她到那儿都春末夏初,比较宜人了。真正边塞的寒冬她是见识不到的。总比在京城想当然的好。

以及,这样一批人,她费了老大的劲儿给活着带到京里来,就不想浪费了。她要再亲自把他们活着带到边塞,让他们定居下来,并且如果有可能,联系上这些人在军中的亲人子弟。这也是她以后的资本,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得上呢?而且出京她也不怕,因为京里有她的亲友们守着,

有这两个人压着,太子竟顺顺当当在钟府一直忙到了出殡。

出殡这一天,眼尖的人却发现,章昺的王妃吕氏并没有出现。这可真是怪了!太子妃一向讲究这些个礼数,大家越是知道纪氏与钟氏不和,她就越要做得面面俱到、让人挑不出理来。如今她的儿媳妇竟然不出现……

燕王妃很关切地说:“大娘是又病了么?哎哟,这年纪轻轻的总生病可不好,趁早调理好了,才能接着生呀。”

太子妃摆出一个标准的客套的表情说:“是呀,我也正愁呢,御医换了几个了。奏乐了,该上车了。”中止了谈话。

她的样子一向是不咸不淡、不喜不怒,燕王妃也看不出端倪来,心下暗疑:究竟有没有效果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