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第一女状元 > 第七章 清明返乡

第七章 清明返乡(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舒老爷子早早定下了两辆骡车,寒食节那天,舒二姑领着儿子来姥姥家住下,她们娘俩也要回老家瞅瞅(晴岚:为啥老跟着我们混啊?祭祖宗你们也跟啊?你们老季家没祖宗啊?真的不会因为生气半夜来找你们来啊?)

季东和大郎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碰鸡蛋,舒二姑和舒老太太在屋里拉呱。舒老太太担心舒二姑的身体,问怎么季东都这么大了还没要上第二个孩子。

“娘,“舒二姑明显不愿多说,”这孩子的事哪能说的准,随缘吧。”舒二姑敷衍老太太道。其实她在生完儿子后怀过三胎,都不足月就流了,虽没看医生,但她心里明白,自己的身体外强中干,怕是早年太辛苦,怀不住孩子了。所以她格外疼宠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想多搂点钱,给儿子娶个好人家的姑娘。

舒老太太欲言又止,她想说,两个儿媳都是三年两胎,小儿媳也是一进就门怀上了,可她知道女儿的性子,怕她多心,遂又没说什么,改了话题。

“啪!”晴岚的蛋被二郎一把打到地上,接着听见三郎大哭大叫起来:“你不公平!”

除了好吃到恨不得撑破肚皮的美食和拿到手软的压岁钱外,和谐热闹欢快的过年气氛也是让晴岚更喜欢待在这里的主要原因。席间,晴岚一连不重复的背了十首唐诗,喜的潘姥爷不住夸她,还送给她一个小藤箱,里面全是书!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书是很贵的,一本开蒙的书得要二两银子!而这小藤箱里,大概有二十几册书,有当年潘老爷子读县学开蒙时候的书,有说文解字,一本唐诗一本宋词,老庄孔孟易经全齐,还有一套三国演义!哇咔咔!简直不能更贴心!喜得晴岚抱着书箱笑的眼都没了。

潘三娘的丈夫许嘉言看到,暗暗记在心里。

清明节前夕,街上卖元宝香烛的小商小贩多起来。舒老爷子从不让家里人买现成的元宝,“不庄重,祭祀不可不诚!”舒老爷子吃饭的时候教训几个儿子和孙子,并宣布了他的一项重要决定,今年清明祭祖全家都去,包括怀孕的王玉芬。

潘二娘心里很不赞同。孩子们太小,不适合参加这种场面,路上也受罪。而且为子孙计,不该让孕妇去扫墓,谁知道会撞到些什么。(娘你有些迷信唻~)

原来,潘二娘拿了几个鸭蛋给晴岚吃,晴岚耍诈用鸭蛋碰人家的鸡蛋,一碰一个赢。他们几个孩子没怎么见过鸭蛋,刚开始不知道,晴岚摇头尾巴晃的笑着告诉他们(晴岚:我到底在得意些什么啊)自己拿的是鸭蛋,这下舒二郎不干了,一把拍掉了晴岚手里的鸭蛋。

舒老太太赶忙下炕,看着地上占满沙土的碎鸭蛋连声道:“造孽哟~”,抬手给了舒二郎一下子。“鸭蛋不是蛋啊!碰蛋什么不能碰!不知道让负妹妹啊?!”舒老太太训他。舒二郎知道自己浪费了食物,吓得不敢哭。晴岚觉得没意思的很,捡起鸭蛋,回了自己屋。

寒食节那天是不能动火的,平常人家会前一天煮上蛋,擀些饼,留着第二天吃。潘二娘今天也没上班,打扫完屋外,开始整理娘家人送来的衣裳。

孩子们长得快,有些衣服才洗两水就穿着小了,潘元娘和潘大舅家的几个小子留着不少五成新的衣服,挑拣了好布料的给潘二娘送来。晴岚坐在在衣服中间扒拉,看见一身青衿长衫配着小褂特别喜欢,叫潘二娘收起来放在装她衣服的包袱里。

不过潘二娘也知道即使自己说了也白说,她渐渐看明白了这个家里运作的模式。舒老爷子对外有绝对的决定权,舒老大有百分之五十,舒老太太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拿主意,舒老二和老三只有建议权,建议会不会被采纳,要看舒老大站在哪一边。而她和秦氏连建议的权利也没有,她还好些,对一些重大决策或人情世故还有发言权,公公和大伯对她面上还过得去,而秦氏连发言权都没有。现在的潘氏也安分守己于自己的家庭地位,不肯多说一句话。

舒老太太早几天前开始带着媳妇们叠金银元宝,舒家的金银元宝比别人家个掰些,除了比较大(两张银纸拼的),元宝的中间有三道回字折痕,舒老太太说,这是舒家的记号,祖先们能收到,知道这是自己后人的孝心,就保佑孩子们。

迷信!晴岚心里翻了个白眼,您也太独了,孤魂野鬼也是人变得,人家收点怎么啦?再说了,别人家也不会在你们家坟头给你们祖宗烧钱啊!

舒老太太还细心的教晴岚折,说:“你学会了教你爸妈弟弟昂。”

晴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